传统交通巡检方式在应对复杂交通环境与海量巡检任务时,逐渐显露出诸多局限性,难以满足现代交通管理的精细化、实时化需求。无人机技术的兴起为交通巡检领域带来了新的契机,而 4G/5G 物联网技术与无人机的深度融合,更是推动无人机交通巡检系统迈向智能化、高效化新台阶,成为提升交通管理效能的关键驱动力。
人工巡检效率低下且存在安全隐患:传统人工交通巡检主要依靠工作人员步行或驾车对道路、桥梁、交通设施等进行逐一排查。在高速公路等长距离路段,人工巡检一次往往需要耗费数天时间,效率极为低下。且工作人员在道路上作业,易受到过往车辆的威胁,尤其是在恶劣天气或夜间环境下,安全风险大幅增加。据相关统计,在部分交通流量较大的路段,人工巡检员每年遭遇交通事故的概率高达 3%。
巡检范围有限且难以覆盖复杂区域:受限于人力和交通工具,传统巡检方式难以对偏远山区、桥梁底部、隧道内部等复杂地形或难以到达的区域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例如,在山区公路,由于地形崎岖,车辆难以通行,人工巡检往往只能覆盖主干道,而对一些支线道路及周边潜在隐患点的排查存在遗漏。这使得部分交通基础设施的病害或安全隐患无法及时被发现,为后续交通运行埋下了风险。
数据采集与分析手段落后:传统巡检主要依靠人工记录和简单的测量工具,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易受人为因素影响。同时,对采集到的数据缺乏高效、精准的分析手段,难以从海量数据中快速挖掘出关键信息,实现对交通设施状况及交通运行态势的精准评估与预测。例如,在道路病害检测中,人工肉眼判断裂缝、坑槽等病害的准确性仅能达到 60% 左右,且无法对病害的发展趋势进行有效分析。
高效数据采集与多源信息获取:无人机搭载多种先进传感器和设备,如高清摄像头、红外热成像仪、激光雷达等,能够从空中视角对交通基础设施及交通运行状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数据采集。高清摄像头可拍摄高分辨率图像,用于检测道路路面病害(如裂缝、坑槽、拥包等)、交通标志标线的完整性;红外热成像仪能够检测桥梁结构内部的温度异常,判断是否存在混凝土缺陷、钢筋锈蚀等病害;激光雷达则可对道路地形、交通设施的三维空间位置进行精确测量。通过一次飞行,无人机即可获取大量丰富的数据信息,为后续的分析与决策提供充足的数据支持。
自主飞行与智能巡检任务执行:无人机交通巡检系统具备高度自动化的自主飞行功能。在执行巡检任务前,工作人员可通过地面控制站或云端平台,根据巡检区域的地形地貌、交通设施分布等信息,预先规划好无人机的飞行航线与任务参数。飞行过程中,无人机依靠自身的导航系统、避障系统及智能控制算法,能够自动按照预设航线飞行,并在指定位置停留进行数据采集。遇到突发状况(如障碍物、恶劣天气等)时,无人机可根据预设规则自动调整飞行姿态或返回基地,确保飞行安全与任务执行的可靠性。例如,在高速公路巡检中,无人机可按照每公里 1 分钟的速度,匀速沿车道上方飞行,高效完成数据采集任务。
实时数据传输与远程控制:借助 4G/5G 物联网技术,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能够将实时采集到的数据,通过 4G/5G 数传终端 DTU,利用物联网卡构建的 VPND 安全组网通道,快速、稳定地传输至地面控制站或云端数据处理中心。这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在远程实时查看无人机拍摄的图像、视频及各类传感器数据,及时掌握巡检区域的交通状况。同时,工作人员还可通过远程控制指令,对无人机的飞行姿态、数据采集参数等进行实时调整,确保巡检任务的顺利进行。在应急抢险场景下,这一功能尤为重要,可使指挥人员迅速根据现场情况,灵活调度无人机开展巡检作业。
安全稳定的数据传输保障:4G/5G 数传终端 DTU 与物联网卡相结合,为无人机交通巡检系统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数据传输通道。FIFISIM物联采用物联网卡的VPND 安全组网技术,通过专用 APN(接入点名称),可将无人机数据传输网络与公共网络隔离,有效防止数据被窃取、篡改,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4G/5G 网络的高带宽特性,能够满足无人机高清视频、大量传感器数据实时传输的需求,即使在网络信号复杂的城市区域或偏远山区,也能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与流畅性。相比传统的 Wi-Fi 或蓝牙传输方式,传输距离更远,不受视线遮挡限制,极大地拓展了无人机的作业范围。
便捷高效的网络部署与管理:物联网卡的使用,使得无人机交通巡检系统的网络部署更加便捷。无需像传统有线网络那样进行繁琐的布线工程,只需在无人机及地面接收设备上插入物联网卡,即可快速实现设备联网。同时,物联网卡的管理也更加灵活,可根据不同巡检任务的数据流量需求,定制个性化的流量套餐,避免资源浪费,降低运营成本。在大规模无人机巡检项目中,通过物联网卡的统一管理平台,可对所有无人机的网络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与调度,确保整个系统的高效运行。
经济成本优势显著:从长期运营成本来看,4G/5G 物联网方案相较于传统通信方案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一方面,减少了人工巡检所需的大量人力成本,以及传统通信设备的高昂维护成本;另一方面,通过物联网卡的灵活流量套餐配置,避免了因数据流量超出而产生的高额费用。例如,某城市在引入 4G/5G 物联网无人机交通巡检系统后,每年节省人工巡检成本约 200 万元,通信成本降低了 30%。
灌南县无人机交通巡检项目:灌南县创新运用 17 架无人机组建智能化巡查编队,对辖区铁路、公路及航道开展三维立体化巡查。通过 “‘天城云’智能调度平台 + 17 套无人机方舱” 网格化巡检系统,依托自动化无人机方舱实现无人机自主起降、充电及数据实时回传。在公路巡检方面,无人机搭载 4K 高清摄像头与 AI 识别系统,提前预警 60 处路面隐患,公路病害处置效率同比提升 50%,养护成本降低 30%。在盐河航道,无人机构建 “陆水空” 三位一体的智慧监测网,使主要航道通航效率提升 25%,大幅节省了人力巡查成本。
甬金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金华段)智能飞行巡检预警系统:该项目依托 “无人机 + AI” 技术,实现对全长 69.74 公里线路的全天候、高频次巡检。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与 “AI 大脑”,能够对未佩戴安全帽、配电箱倾覆、围挡破损倾覆等典型隐患进行自动识别,识别准确率达 97%。相较于传统人工巡检模式,“无人机 + AI” 的 “智慧巡检” 时效提升 20 倍,风险响应速度提高至分钟级。通过数据采集精准还原施工现场三维实景,监管人员无需亲临现场,借助平台即可清晰、直观地洞悉现场实际生产条件,有效规避了巡检人员直接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风险。
4G/5G 物联网技术正深度融入无人机交通巡检系统,以其强大的技术优势,解决传统交通巡检难题,提升交通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拓展,无人机交通巡检系统将在保障交通基础设施安全、优化交通运行秩序等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为构建智慧交通体系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