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低速无人驾驶编辑部 2025年5月13日
2025年2月,国家农业农村部发布消息称,中国“智慧农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国已有超1000个“无人农场”投入运营,涉及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23个省市自治区。
广东省
广东省作为全国智慧农业发展的前沿省份,无人农场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5年3月,全省已建设8个智慧农场示范点,并推广到全国各地建设示范点32个,其中建成7个水稻无人农场(由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团队主导),覆盖肇庆、茂名、河源等地,并计划在“十四五”期间打造10个粤港澳大湾区无人农场。
广东智慧“无人农场”的提出与建设可追溯至2019年广东省科技厅批准建设的智慧“无人农场”项目,这是国内第一个由政府支持建设的智慧“无人农场”项目。2020年,广州市增城区创建了全球首个水稻无人农场。
此外,肇庆封开县首个无人农场占地200亩,通过物联网和智能农机应用,土地利用率提高10%,作物产量提升10%,人工成本降低40%;茂名高州3000亩无人农场采用无人驾驶插秧机等设备,播种效率较人工提高近200倍,节省60%劳动力,早稻亩产达662公斤57;河源东源县2000多亩无人智慧农场实现“太空稻”亩产近600公斤,收割效率较人工提升100倍。
江苏省
江苏作为农业大省,在苏北平原粮食产区以及苏南设施农业区域广泛推广无人农机、智能灌溉、农业物联网技术,省内多地出台专项补贴政策,对新建无人农场给予每亩 5000 元至 12000 元不等资金扶持,加速无人农场规模化发展。
依托各类新型智能农机装备,截至今年1月份,江苏省共建设各类 “无人化” 农场283个,项目总投入8.72亿元,建设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拥有智能农机数量3643台套,2024年开展 “无人化” 作业330余万亩次。
黑龙江省
今年4月,黑龙江省省长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透露,到2025年计划建成20个万亩级的无人化智慧农场。作为黑龙江省无人农场建设的主力军,北大荒集团是我国耕地规模最大、农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大型央企。
北大荒集团
北大荒集团(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作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 “国家队”,在无人化智慧农场建设上起步较早。集团已经为垦区4800万亩耕地、26万个地块、56万种植户、68万台农机建立了数字 “身份证”,超过半数农场使用传感器采集数据,基于获取的数据,建设了资源资产图、作物分布图、土壤肥力图等分析决策系统。
从2020年以来,先后启动建设三批28个数字农场试点和3个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探索建设以农机自主作业为主的智慧农场,目前已建设七星、胜利、红卫等16个无人驾驶试验示范农场,实现了农机远程控制、自主路径规划、自主作业、多机协同、智能避障和自动转弯等功能,年农机自主作业面积达1.3万亩次。
其中,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七星农场建设了首个不间断作业的百亩智慧农机智能管控试验基地、1000亩规模的无人化示范基地、单个集群15000亩水田智慧农场推广区;胜利农场打造了核心面积900亩、辐射面积10000 亩的智慧农业先行示范区;红卫农场打造了总面积3600亩的智慧农业水田先行示范区。
宁夏农垦集团
宁夏农垦前进农场地处中国西北,拥有土地面积30万亩,其中耕地9万亩,养殖水面7万亩,是当地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水产品生产基地。
自2022年3月开启现代化改造以来,前进农场大力平整土地,将50- 60亩小条田的沟、渠、埂改造为500-2000亩的大格田,为智慧农业发展奠定基础。通过与信息管理技术、北斗导航、农机自动驾驶有效融合,实现了依靠计算机种地的全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农场内,无人拖拉机、精量播种机等智能化农业机械设备广泛应用。耕作时节,大型农机依据智慧农业云平台 “指挥”,自动碎土、翻地,带有北斗导航定位的播种机有序开展作业,施肥、播种、压滴灌带一气呵成,无需农民现场插手。同时,还建立了智慧灌溉管控系统,实现远程控制灌溉、分区自动化管理,可按需适时灌水;建设天空地一体化农情遥感监测系统,精准监测诊断作物生长状态,优化施肥、病虫害防治与灾害防治;建成农机智能装备提升系统,推动农机向智能化转型,实现作业少人化或无人化。
目前,宁夏农垦集团在全区已建成无人农场3万亩,新增耕地6000亩,亩节水40%、节肥 20%、增产10%以上,每亩增加纯收入300元、能耗节约50%以上。
中粮集团
中粮集团参与了黄河三角洲高端优质粮食智能示范区项目,该项目选址在广饶县李鹊镇,总面积10000亩,是全国一流、山东省首个数字集成化、全场景无人农场。
项目采用定制化智能设备,整合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了 “耕播、水肥、植保、收获、仓储” 五大无人操作系统和一个日常管理智慧平台,为中粮集团等提供订单式优质粮食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