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矿山开采行业,矿区变形监测是保障安全生产、预防地质灾害的关键环节。FIFISIM 物联的物联网方案,以 DTU(数据传输单元)与物联网卡为核心,构建了高精度、实时化的矿区变形监测系统,为矿山安全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该方案不仅适用于矿区,在山体滑坡、大坝变形等类似地形变形监测场景中同样展现出卓越的性能。
DTU 作为矿区变形监测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件,它支持 RS485、Modbus、TCP/IP 等多种通信协议,可无缝连接 GNSS 接收机、静力水准仪、倾角传感器、裂缝计等 20 余种变形监测设备,将实时采集地表位移、沉降、倾斜角度、裂缝宽度等关键数据进行转换传输。其采用工业级芯片设计,能在 - 40℃至 85℃极端环境下稳定运行,适应露天矿场、地下矿井等复杂工况。
物联网卡则是系统数据传输的 “高速通道”,依托覆盖广泛的移动通信网络,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稳定传输,为实时预警提供可靠保障。支持 4G/5G/NB-IoT 多模切换,在偏远山区、地下巷道等信号薄弱区域自动切换网络,确保数据传输不间断。同时,采用 AES - 256 加密技术,满足矿山监测数据的安全传输要求,有效防止地质数据、开采计划等敏感信息泄露或篡改,保障数据的完整性与可信度。
高精度实时数据采集:在矿区变形监测系统中,DTU 连接部署在不同区域的监测设备,实现对矿区地形变化的高频次采集。例如,在露天矿边坡监测点,DTU 每 10 秒采集一次 GNSS 接收机的三维坐标数据,实时获取边坡位移信息;在地下巷道,以分钟级频率采集静力水准仪的沉降数据,精准捕捉巷道变形趋势。通过这种高密度的数据采集,能够及时发现毫米级的变形迹象,以提高预警时效和精度。
稳定高效数据传输:物联网卡将 DTU 处理后的监测数据实时传输至云端管理平台。在某金属矿山项目中,即使遇到暴雨天气导致部分基站信号中断,物联网卡也能自动切换至备用网络,确保监测数据持续上传。其高速传输能力支持海量数据并发,单张物联网卡可承载 50 台以上监测设备的数据传输,满足矿区大规模监测需求。
智能预警与分析:云端管理平台基于 DTU 上传的数据,结合 AI 算法进行深度分析。当监测数据超过预设阈值时,系统立即触发多级预警机制,通过短信、APP 推送等方式通知矿山管理人员、安全监管部门及相关责任人。例如,当某边坡监测点的位移速率突然增大时,系统不仅发出预警,还能通过历史数据对比与地质模型分析,预测变形发展趋势,为应急处置提供科学依据。
露天矿边坡安全监测:某大型露天煤矿引入 FIFISIM 物联的物联网方案,在矿坑边坡部署 300 个监测点。DTU 实时采集 GNSS 位移、倾角传感器数据,物联网卡将数据传输至矿山安全监测平台。系统运行一年,成功预警边坡局部滑移事件 8 起,提前采取加固措施,避免了滑坡事故发生,保障了矿区人员与设备安全,减少经济损失超 2000 万元。
地下巷道变形监测:某有色金属矿在地下开采区域应用该方案,设置 200 个监测断面。DTU 对巷道顶板沉降、两帮收敛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物联网卡将数据传输至井下调度中心。当系统检测到某巷道变形速率异常时,立即触发预警,矿山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疏散人员并进行支护加固,防止巷道坍塌事故,确保了井下作业安全。
精准监测:高密度布点与高频次数据采集,实现矿区变形的毫米级监测,定位变形区域准确率提升至 95% 以上。
高效响应:智能预警与数据分析功能,使变形异常事件响应时间从小时级缩短至分钟级,应急处置效率提高 70%。
合规保障:满足《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等法规要求,助力矿山企业通过安全监管验收,规避违规风险。
灵活扩展:支持大规模设备接入,可根据矿区开采进度或监测需求快速增加或调整监测点位,单项目部署周期缩短至 15 天内。
FIFISIM 物联的物联网方案,以 DTU 与物联网卡为核心,为矿区变形监测系统提供了完整的技术解决方案。未来,将持续深化与 AI、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推动矿山安全监测向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发展,同时在山体滑坡、大坝变形等类似地形变形监测场景中发挥更大价值。